近日,四川省发展改革委等四部门印发《四川省人工智能产业链总体工作方案(2024—2027年)》(下称《方案》),明确未来3年四川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发展布局和重点任务。其中,明确了绵阳作为主要承载地之一。
四川方案 启航第四极的宏伟蓝图
《方案》提出,到2027年,四川人工智能产业实现“十百千万”发展目标,成为全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第四极。“十百千万”发展目标,即打造10个以上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行业标杆大模型,攻克100项以上原创性、颠覆性关键核心技术,培育壮大100家具有全国竞争力的领军企业,人工智能科技企业达到2000家以上,产业规模达到2000亿元以上,算力总规模突破40000P(1P相当于每秒1000万亿次计算速度)。
《工作方案》明确成都、绵阳两个主要承载地和德阳、遂宁等11个协同发展地主攻方向,还从人工智能产业科技创新、提升先进算力和数据供给能力、培育大模型集群、开发智能机器人等8个方面,提出26条重点任务和工作举措。
人工智能产业科技创新方面,提出将实施人工智能重大科技专项,在先进算力、类脑智能、智能机器人和无人机系统、行业垂直大模型4个方向,布局高性能DCU芯片、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研制等攻关任务;培育大模型集群方面,将围绕智能制造、防灾减灾、先进核能等重点行业,推动开发一批行业代表性强、应用广泛的行业垂直大模型,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大模型集群。
此外,研究制定了《四川省人工智能产业链图谱》——总图谱聚焦四川人工智能产业链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精准描绘出四川人工智能产业链“全身像”;地图聚焦成都、绵阳2个主要承载地和遂宁、德阳等11个协同发展地,直观体现有关市(州)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优势、产业特色及创新发展试验区、创新型产业集群分布情况;分图谱聚焦集成电路(芯片)、算力、行业垂直大模型、机器人和无人机5大核心产业,重点梳理上中下游构成、产业趋势、重点企业、优势与短板、关键核心技术等方面内容。
绵阳行动 人工智能产业的“链式思维”
绵阳市政府高度重视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将其视为推动城市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为此,绵阳市成立了人工智能产业链工作专班,并创新性地实施了“链长制”,由分管市领导亲自挂帅,负责统筹协调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发展,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和政策链的深度融合。
同时,为推动人工智能产业超常规发展,今年5月,《绵阳市支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若干政策(试行)》正式发布,明确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人工智能大模型研发应用、发放算力补贴、支持引进人工智能产业项目、鼓励企业加强产品创新、支持建设创新应用平台、支持打造人工智能场景应用、支持人工智能产业人才引育八个方面给予支持。成立了科技城人工智能学院、人工智能产业联盟、天府人工智能研究院等教育和科研机构,为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这些机构不仅为产业输送了大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还通过产学研合作,推动了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今年以来,绵阳以超常规举措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探索创新场景招商、链主招商等方式,新引进31个、总金额230.23亿元的人工智能招商引资项目,推动全市人工智能产业建圈成链。
绵阳机遇 主承载地的崛起与未来展望
当前,绵阳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初具规模。企业基本实现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产业链全覆盖。上游基础层拥有爱创科技、华丰科技、永贵科技、维博电子等企业,主要涉及服务器、高速连接器、智能传感器等领域,建有智算中心2个、超算中心3个,设计机架总数6400余个、上架规模超1900架。中游技术层拥有长虹、兵装集团自动化研究所、科大讯飞等企业,在声纹识别、智能语音、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等领域走在前列。下游应用层拥有乐聚机器人、硅基智能、九洲视讯等企业,重点集中在智慧家庭、智能制造、智慧医疗、机器人等领域。
今年以来,绵阳创新开展应用场景招商,已先后推出六批次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清单。陆续围绕公共安全开发机器狗、仿生扑翼鸟、数字警察等14项警用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围绕低空经济开发无人机空地一体化、航空应急救援、数字低空等10个应用场景;围绕城市治理和智慧交通开发自动驾驶公交出行、无人配送、无人安防巡逻等26个应用场景;围绕智慧政务、智慧教育、智慧文旅、智慧医疗开发AI手术机器人、3D科技体验馆、一体化政务服务等10个应用场景……遍及城市各个角落的新场景,吸引众多人工智能新产品、新技术、新应用。
“绵阳将每年谋划3—5个超级场景项目,打造10—20个经济社会效益显著、技术带动性强的标杆示范场景。”绵阳市经济合作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绵阳还将以四川首家国家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长虹“CHiM工业互联网平台”为载体,打造更多智能车间、灯塔工厂,逐步构建起“1+4+N”应用场景新体系,形成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强大磁场。
当前,绵阳正坚持创新引领,实施“五市战略”,紧紧围绕人工智能这个“一号创新工程”,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以超常规举措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取得新突破。2023年,全市共有人工智能相关企业70余家,营业收入近200亿元,位列赛迪顾问2023年数字经济城市发展百强榜第46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