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产业作为绵阳第一大支柱产业,重点发展新型显示、智能终端、智慧家庭、集成电路、信息通讯、数字经济等领域,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是绵阳“显示度”最高的产业集群,也是打造成渝地区世界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重要一极。如今,绵阳已形成以“芯屏端软智网”为主体的“两千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被誉为中国“西部电子城”、中国“西部硅谷”。
产业规模
国家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国家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基地,拥有华为,康宁,京东方,惠科等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龙头企业,拥有规上企业220家,年度营业收入超2,000亿元。
领先优势
拥有物联网无线通信模组、移动通信终端用微型振动电机等10余个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的重点产品,头部企业长虹、九洲、惠科分别位列“2023年度电子信息竞争力百强企业”榜单第10、29、93位,系四川省唯三上榜企业。
先进材料产业是绵阳的传统优势产业,具有基础好、发展快、特色优、竞争力强等特点。绵阳紧抓获批四川省首批制造强市试点的契机,着力打造先进材料产业地标,已形成了以新型膜材料、磁性材料、特种玻璃和前沿新材料为重点的新型功能材料和以特种冶金、高性能塑料及合成树脂、新型建筑材料为重点的先进结构材料为主的产业格局,打造国内一流先进材料产业基地。
产业规模
拥有全国产品最全、规模最大的新型功能聚酯材料制造基地,拥有西南地区最大高品质特钢生产基地,高温合金生产基地规模居西南地区首位,拥有东材科技,六合特材,斐钢集团等龙头企业。拥有规上企业228家,规划25年产业规模将达500亿元。
领先优势
虹科创新高铝超薄触控屏保护玻璃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二位,东材科技电工用聚酯薄膜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六合特材在汽轮机叶片用钢市场占有率十余年稳居全国第一。
创新实力
拥有国省级创新平台30余家,六合特材连续多年入围四川企业技术创新发展能力100强。
绵阳装备制造产业坚持“创新驱动、高端引领、基础支撑”的发展战略,聚焦汽车、激光技术应用、核技术应用、智能机器人、无人机及永磁电机等领域,培育了一批创新平台、布局了一批特色园区、壮大了一批重点企业,为服务保障国家重大项目、锻造国之重器提供了有力支撑。当前,绵阳正若力推动装备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全力打造全国一流装备制造产业基地。
产业规模
拥有富临精工,新晨动力,海立电器,中久大光,玖谊源等重点企业,拥有规上企业278家,实现工业总产值近500亿元,已成为西部地区装备制造产业重要基地。
领先优势
富临精工“先进可变气门正时系统”入选国家级单项冠军,“绵阳造”西部首颗SAR遥感卫星关键技术国际领先,理想汽车“绵阳造”增程器技术水平国内领先,中物院在同位素示踪领域的资源和技术储备具有显著优势,在增材制造高端装备、激光焊接、切割等技术方面行业领先。
创新实力
拥有国省级科技创新平台54家,中国航发涡轮院拥有国际一流的航空发动机高空模拟试验基地,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建有“亚洲最大风洞群”,华晨瑞安生产的汽车发动机关键零部件组合式凸轮轴填补国内空白,长虹荣获“工信部首批智能制造卓越工厂”。
食品饮料产业是绵阳的传统优势产业,涉及的产品门类齐全,覆盖了粮油加工、肉食品、休闲食品、酒水饮料、调味品等众多细分领域,具备原料丰富品质好、产业集群高等得天独厚的优势,是四川省重要的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当前,绵阳正加快构建质量安全、绿色生态、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现代食品饮料产业体系,力打造全国知名的食品饮料生产基地。
产业规模
拥有铁骑力士,双汇食品,丰谷酒业,圣迪乐,仙特米业,双胞胎饲料等全国知名食品企业,拥有规上企业180家,2023年产业规模突破300亿元。
领先优势
拥有四川省唯一的“省级健康食品产业园”,已建成60万㎡标准厂房;孵化中心、人才公寓、集中供热、工业污水处理厂等配套设施完善。丰谷酒业和雪宝乳业获省工业质量标杆认定,铁骑力士和双汇食品分别入选“四川100强企业”“四川100强制造业企业”。
创新实力
拥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9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2家,丰谷酒业以自主研发及合作形式开展科研项目10余项。
绵阳新型显示产业以TFT-LCD、AMOLED、激光显示为三大重点方向,以Mini/Micro LED、OLED车载显示、激光全息显示等为未来方向,构建贯通原材料、零部件、面板制造、整机集成的产业生态。绵阳先后荣获“柔性显示五大城市”“新型显示增速最快五大城市”“新型显示十大城市”等称号。绵阳的新型显示创新型产业集群入选“科技部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四川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产业规模
拥有京东方、惠科、长虹、康宁、旭虹光电等一大批行业领军企业,新引入熙泰科技微显示微显示头部企业,是国内少有的同时具备“软硬”屏生产能力的城市,2023年实现工业总产值739亿元,同比增长15%,正加快打造千亿级产业集郡集群。
领先优势
京东方显示屏在电视、显示器、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手机五大应用终端出货量居全球第一,惠科电视机出口、显示器销量居国内前三,电视液晶面板出货量居全球第四,杉金光电是全球最大的偏光片供应商,旭虹光电高铝超薄触控屏保护玻璃市场占有率居全球第二,康宁是全球特殊玻璃和陶瓷材料的领导厂商,长虹发布全球首款AI TV,搭载行业首个沧海智能体。
创新实力
拥有龙华薄膜四川省光学偏光薄膜材料工程实验室、惠科PANEL设计实验室等国省级创新平台19家,绵阳京东方 AMOLED柔性显示技术国内领先,绵阳惠科拥有IPS液晶面板完整生产技术,长虹发布全球首款AI TV,搭载行业首个沧海智能体。
绵阳是全国重要的磁性材料研发和生产基地,以打造国内一流、世界先进水平的磁性材料产业基地为目标,重点发展以稀土永磁为主干、铁氧体和金属磁材为两桨的现代化磁性材料产业体系,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左右岸的集群化发展,努力打造成为国内一流、世界先进水平的磁性材料生产基地。
产业规模
拥有巨星永磁,西磁磁电,西磁新材料等一批磁性材料相关企业,拥有规上企业15家,2023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4.5亿元。
领先优势
西磁科技钐钴磁性元件市场占有率居全球前三,中电科九所是全国唯一的综合性应用磁学科研机构。
创新实力
拥有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共4家,巨星永磁是全球单体最大的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生产基地,其研发的一款名为“无重稀土 N56H磁钢”钕铁硼产品,刷新行业内无重稀土工艺新的性能记录。
绵阳是四川省核技术应用产业布局的重要区域,在动力核技术和非动力核技术应用领域具有突出优势,并在医疗卫生、环境、安防等细分领域开展应用。绵阳核技术应用产业集群已入选四川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当前,绵阳正聚焦核医疗健康、核技术装备、核应急等细分领域,培育建设核诊疗装备、核电配套装备、核退役与三废治理装备等产业链,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核技术应用产业集群。
产业规模
中国(绵阳)科技城核医疗健康产业园是西南地区国内首家、规模最大、功能齐全、设施先进的核医疗健康产业基地,已引进企业25户,总投资超240亿元。拥有中广核技,先通医药,玖谊源,同人精工等重点企业16家。2023年实现工业总产值超20亿元。
领先优势
长虹中玖闪光X射线FLASH放疗射线源研究全球领先,核退役及三废处理设备,智能检验检测装备领域处于全国先进水平。
创新实力
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原子能机构核技术(放射性同位素及药物)研发中心、靶向放射性药物创新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省核医疗装备产业创新中心等一批国省级创新平台,“放射性核素高效萃取分离树脂”打破国外关键材料技术垄断,涪江实验室发布16项核医学科技进展,自主化无载体镥-177同位素实现规模化生产,质子治疗装置实现国产化和自主化。
绵阳依托中物院国家强激光技术重点实验室,规划建设用地面积1,500亩的中国(绵阳)科技城激光技术应用产业园,已形成以光学元件加工制造、光纤激光设备、光纤激光器等为核心的激光技术应用产业链。当前,绵阳正大力发展激光材料及元器件、激光器、激光设备及应用等产业,着力打造全国一流的激光产业基地。
产业规模
拥有中久大光、华工科技等行业龙头企业,落地中久光电、中久闪光、光子激光等产业项目28个。
领先优势
强激光技术研究长期保持国内领先水平,中久大光光纤激光器在安防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是目前国内4千瓦单模光纤激光器唯一供应商。
创新实力
拥有8家省级技术中心、11家市级技术中心,联合中物院共建高功率光纤激光技术联合创新中心,光子技术研究院等激光产业协同创新平台。
绵阳依托电化学储能、光伏储能等领域基础优势积极培育硅片、电池片、组件、逆变器等全产业链,大力发展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环保胶膜等储能产业,推动钠离子电池、锂硫电池、钙钛矿、固态电池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及产业化,打造西南地区光伏产业集群新高地和中国新型储能电池之都。
产业规模
拥有长虹电源,长虹新能源,长虹杰创,锂源新能源等一批光伏储能产业企业,已落地麦迪克菜、埃克森、融通高科、创明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2023年实现工业总产值77亿元。
领先优势
长虹新能源碱锰电池产销规模居全球前四,高倍率圆柱形锂电细分市场排名居国内前三。
创新实力
拥有长虹电源,泰虹科技,长虹新能源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拥有西南科技大学“新能源测控研究中心”、长虹“新能源材料灯塔实验室”等一批新型储能产业创新平台,东材科技的晶硅太阳能电池背板基膜研发制造,打破了国外技术及市场垄断,拥有西南科技大学“新能源测控研究中心”、长虹“新能源材料灯塔实验室”等一批新型储能产业创新平台,锂源新能源是四川省内唯家拥有“全极耳卷绕装配技术”发明专利的锂电制造企业。
绵阳依托机器人智能制造产业园、北川通航产业园等载体,重点发展智能物流与仓储机器人、特种机器人、服务型机器人、工业级中高端无人机等产品,开发精密谐波减速机、无人机叶片等关键零部件。目前,绵阳正重点攻关高性能伺服驱动系统、智能一体化关节等关键核心技术,形成全产业链竞争新优势,打造西南地区智能机器人及无人机产业创新高地。
产业规模
拥有兵装集团自动化所、垚磊科技、五视天下、纵横股份等重点无人机及相关配套企业超20家,已落地乐聚、航天龙海特、可之等50个机器人产业项目,2023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0.93亿元,同比增长23.84%。
领先优势
天链机器人自研的人形机器人自由度、负重深蹲和协作机器人抓重比三项指标居全球第一,拥有全国首批,四川唯一航空飞行营地示范区,元橡科技自主研发量产车规级立体视觉芯片填补国内空白。
创新实力
拥有国家级创新平台2家,省级创新平台7家,拥有行业领域高端科研人才3,000余人,高级管理人才6,000余人,兵装集团自动化所首个大尺寸双足机器人“大圣”技术水平国内领先,长虹自研AI推理模组、AI锂离子蓄电池组赋能AI机器人实现国产替代。
绵阳是全国唯一获得国家卫健委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的地级市,目前聚焦现代中药、化学药等领域,加大中药新药品种研制、经典名方、医院制剂二次开发及应用,推进现代中药传承创新发展和化学药剂开发生产,培育壮大医养、医美产业;加快推动医疗装备高端化,重点发展射频消融仪、高压清创治疗仪等产品,加快研制FLASH 放疗设备、内窥镜机器人等智能化装备,打造国内知名的生物医药及医疗装备产业高地。
产业规模
拥有好医生药业、太极绵药、赛卓药业、立德电子、先锋医疗器械、金正康生物等代表企业,产业覆盖了中药、化学药、医疗装备、兽药领域。拥有规上企业41家,实现工业总产值112.6亿元,同比增长4.9%。
领先优势
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医用回旋加速器生产基地、四川省核医疗装备产业创新中心,生物医药及医疗装备产业规模居全省第二位。
创新实力
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2家,市级重点实验室3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
绵阳在连接器及传感器产业方面重点聚焦通信、轨道交通、汽车、军工航天等应用领域产业,培育发展高速连接器、光电转换连接器、高可靠信号连接器、高速军工航天类连接器和电量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重点产品。目前,绵阳连接器产业集群已成功入选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未来,绵阳将持续全力打造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连接器及传感器产业高地。
产业规模
拥有华丰科技,普思电子,川翔电子科技,永贵科技,维博电子等龙头企业,拥有6个重点在建项目、1个重点储备项目,拥有规上企业53家,2023年实现工业总产值96.8亿元。
领先优势
长虹华丰科技高速背板连接器市场占有率居全国第一,服务中国航天工程、深海探测及5G通信,长虹自研高速背板连接器打破国外垄断、实现国产替代,永贵科技轨道交通连接器领域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维博电子在电量传感器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四川瑞可达在新能源汽车电连接器行业位居前三。
创新实力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8家。拥有国内领先的 MEMS(微机电系统)加工中心,工艺能力和微机械工艺试验条件。
重点方向:泛在化连接类应用、扩展现实类应用、智能化行业应用。
发展基础:建成5G物理基站近8,500个,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排名四川省第二,2021年获批全国首批“千兆城市”。
代表企业:四川九洲、四川华拓光通信、长虹爱联科技。
重点方向:火箭卫星制造、空天产业关键零部件、北斗卫星导航产业、航空发动机产业。
发展基础:产业链涵盖火箭、卫星、商业空间飞行器、卫星数据应用等。2025年将完成6颗SAR卫星组网,同步建成地面站和数据中心,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
代表企业:九洲北斗导航与位置服务、天仪空间科技、星际荣耀、天权时空互联科技、天仪研究院、未来宇航。
重点方向:氢燃料电池、薄膜太阳能电池、油气电氢综合服务站建设。
发展基础:中物院七所在氢同位素领域研究多年,形成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可转化应用于氢燃料电池汽车;在氢能装备制造、氢能交通示范等细分领域具备一定的优势。
代表企业:帝威能源技术、东材科技。
重点方向:新型功能材料、先进结构材料和高性能复核材料。
发展基础:绵阳新型膜材料、磁性材料、特种冶金、新型建材等已呈现集群发展态势,聚碳酸酯类光电膜等重点新材料产品市场占有率达到30%以上,核技术功能材料、激光材料、磁性材料等专业领域处于国内外领先水平。
代表企业:东材科技、巨星新材料、攀长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