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科技城新区是2020年12月经四川省政府批准同意设立的四个省级新区之一,是绵阳承担四川乃至国家重大发展和改革开放战略任务的综合功能平台,也是高水平建设中国科技城的重要载体。
规划面积
396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
80万人
绵阳高新区(科技城直管区)是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绵阳综合保税区和中国(绵阳)跨境电商综试区的承载地,获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全国首批科技服务业区域试点园区,荣获全国高质量发展百强园区、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园区、全国“十佳电子商务园区”、2024年度数字化百强园区。在新一轮178家国家高新区中综合排名第41位,在西部非省会城市中排名第1位。
规划面积
105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
35万人
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于2012年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园区内拥有四川省首批化工园区、国家级连接器中小特色产业集群。目前,园区正以打造千亿园区、西部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为目标,成为高质量先进制造业聚集地。园区先后被评为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四川省优秀工业园区、四川省新型工业示范基地。
规划面积
65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
20万人
规划面积
0.14平方公里
建成标准厂房
12.2万平方米
中国(绵阳)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以绵阳制造能力为依托,着力建立跨境电商出口集聚区和跨境电商进口消费商圈,探索开展电子元器件、新材料产品等跨境电商定制化生产,已累计培育倍思达、优麦等跨境电商出口企业200余家。
绵阳综合保税区拥有完备的海关、检验检疫机构,建有二类铁路口岸、公共保税仓库、集装箱货栈,已集聚普思电子、虹锐电工等加工制造企业和斯菲提克、西磁科技等研发机构以及中外运、新兴源等物流企业。
空间布局
1+3+8
1个核心发展区
3个试点先行区
8个试点应用区
四川绵阳工业园
按照“一园四区”布局,北区重点发展科技创新产业,东区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产业,西区重点发展“两业”融合产业,建设两业融合产业园、现代物流产业园,南区重点发展先进制造配套等产业。
四川游仙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按照“一区三园”空间布局,东园建设核医疗健康产业园、北园建设激光技术应用产业园、南园建设航空与燃机产业园,形成了以先进材料、电子信息、智能装备“三大主导产业”和核技术应用、激光技术应用、航空与燃机“三大新兴产业”为主体的“3+3”先进制造体系。
四川安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园区由核心区(含绵阿产业园)、绿色建材产业园、凯江工业集中发展区构成,扎实做好“主导+特色”两篇文章,构建以先进复合材料、智能制造为主导,医药食品、光伏储能为特色的产业体系。
四川江油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围绕“两主两特”产业规划打造“园中园”,依托攀长钢、六合特材等特钢龙头企业做强做优绵阳特钢产业园。现有3个国家级、41个省市级特殊材料领域创新平台。
四川三台工业园区
园区围绕“2+1”(纺织鞋服、健康食品+高性能复合材料)主特产业,打造百亿产业集群。建成佳联佳禧印染及工装面料产业园、鸿星尔克西部鞋服制造基地、翰彬霖运动装备制造基地、安吉纳体育(四川)数字化产业园、铁骑力士绿溪优食谷产业园、西部食品包装产业园等。
四川北川经济开发区
园区以“一中心,多组团”为发展格局,以低空经济产业、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为主导产业,以绿色食品产业为特色产业,并在此基础上建设绵阳科技城(北川)通用航空产业园、北川-山东产业园、永安智慧家居产业园、香泉新材料产业园和擂鼓柳林农特产品产业园五大专业园区。
四川梓潼经济开发区
以健康食品、生物医药为主导产业,着力培育高储能和关键电子材料制造等特色产业,是绵阳首家、四川省唯一健康食品产业园,现已集聚专注地道川味的“饭扫光”福欣食品、四川省瞪羚企业一康制药等规上工业企业。
四川盐亭经济开发区
园区以天然气化工、化学药与原料药为主导产业,以资源循环利用为特色产业,提升现有的绿色食品加工、建材家居、机电制造等产业。拥有百亿级线路板园区、生物医药和绿色食品产业园区。